什么是跑水账号?
自2023年以来,USPS、UPS和FedEx等多家美国物流公司,一直致力于对跑水账号进行整顿及清查。不少物流企业因此事导致卖家的货被扣或罚款,更有甚者需要补缴天价运费来“赎货”、停掉仓库送仓交付服务等。
跑水账号,也被称为“虚假面单”或“技术账号”,是一种利用快递公司规则漏洞进行欺诈的行为。
这种账号的创建者通常以贸易公司的名义开设,承诺一定的货量以获得低折扣,然后以成本价或者低于市场的价格在市面上疯狂收货或卖给别人打单。通常来说他们与快递公司采用月结或额度方式结算,利用漏洞,更改发货地址,或者重复使用打印的面单。这些账号在前期几乎可以无成本经营,直到拖欠款项导致账号被关闭。
USPS打击跑水账号
从今年 8 月 1 日起,USPS 再次开展了对跑水账号的清查行动。包裹如果被查出使用了虚假面单,将由邮局自行处置,发件人也无法获得任何补偿。之前已有卖家因使用虚假面单而被 USPS 扣留货物,后果轻则是补缴运费、降级折扣、不派送,严重的可能被起诉,甚至连货物仓库的地址都会被列入黑名单。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货物被扣可能只是小问题,更严重的是平台处罚。例如,如果亚马逊平台发现卖家使用跑水账号,不仅会取消相关仓库的取件,甚至可能直接封禁账号。
跑水账号的类型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虚假面单”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账单绑定第三方账号:利用快递面单编号的规则进行破解,直接打印面单并发货。这种方式还可以重复使用打印的面单,实现无本生意。
卡账期跑水账号:利用公司或个人的签约账号,故意拖延账期不付运费,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复合型犯罪账号:有些跑水账号甚至涉及盗刷他人信用卡来支付运费等复合型犯罪行为。这些账号往往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给追查和打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众所周知,物流市场鱼龙混杂,提供快递账号的企业更比比皆是,我们要如何识别合作方是否在使用“跑水账号”?
1、产品报价
如果对方报价远低于市场价格,就要考虑对方是否有可能是跑水账号。切勿被低价诱惑,忽略其背后所存在的陷阱与风险。
2、查询物流轨迹
在USPS官网查询物流轨迹,若显示此订单“counterfeit postage”等关键词,都有可能是使用跑水账号在发货。
3、企业经营
一般企业经营时间比较久,没有出现过违规行为的,快递账号也会相对可靠。
我们在选择物流合作商时,切忌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标准,各位还应考虑合作伙伴的公司背景、行业评价、资质、服务和账号的归属权等因素
跑水账号被查到的后果
1、补缴运费、折扣降级、仓库对整柜交付服务暂停、跑水账号面单无法正常扫描上网和派送,整治销毁等;
2、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被起诉;
3、货物或交付仓库的地址也可能会被添加到黑名单中,会遭到UPS永久封禁。
但是即便在UPS大整顿风头正盛之时,一些不良货代也并未停止跑水账号操作,毕竟利润很大。
而跑水账号被查,他们经常会以这些借口继续忽悠发件人:
1、UPS爆仓收不了货:UPS目前仓库运转正常,不存在爆仓现象
2、UPS操作错误,UPS信息错乱、滞后、没有扫描:UPS有严格的入仓流程,极小概率会出现错乱、滞后等情况
3、UPS限量提取:物流淡季UPS不存在限量提取情况,这可能只是使用跑水账号公司用来拖延时间,处理货物的借口
4、UPS扣错货:UPS极少扣错货,因为UPS是按照账号来扣货的,即使有几箱扣错货,也不可能大批量扣错
5、UPS预约不到:目前为行业淡季,UPS预约状况良好,不存在预约不到的情况,可能是该海外仓以前使用过跑水账号被UPS查到,所以导致该海外仓地址被UPS拉黑导致预约不到
6、换FedEx面单:无论是UPS还是FedEx的面单都是在国内贴好后发出,因为美国人力成本高,换一个面单需要0.5美金而且还存在贴错的现象,这种情况极大概率是因为UPS账号已被拉黑
7、货物被查验:目前市面上查验率并不高,即使是被查也不会大批量被查,此情况大概率为使用跑水账号公司用于拖延时间去处理货物所使用的借口
如何规避跑水账号风险?
检查公司背景:了解物流公司的注册信息、营业执照、办公地址等,确认其合法性和正规性。查看市场评价:通过行业论坛、社交媒体、客户评价等渠道了解该公司的市场口碑和服务质量。
分析报价合理性:如果报价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可能存在使用跑水账号的风险。
观察物流轨迹:正规物流公司的物流轨迹应该是清晰、连贯的。如果发现物流信息长时间不更新或出现异常,应提高警惕。
了解合作模式:了解物流公司的合作模式和结算方式,避免与采用不透明或高风险合作模式的公司合作。
检查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服务内容、费用、违约责任等,避免陷入不利条款。
保留交易证据:在合作过程中,保留好与物流公司的所有沟通记录、合同、发票等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关注行业动态:关注物流行业的监管政策和动态,了解哪些行为已被明确禁止或受到严格监管。
咨询专业意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咨询行业专家的意见,以获得更专业的判断。
本篇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域名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